Gaokao/作文素材/天问一号.md
2025-03-18 00:24:03 +08:00

6.3 KiB
Executable File
Raw Blame History

天问一号

  • 不考
    • 2020年7月7日北京卷
      •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 2020年7月23号发射
    • 科技创新
        • 国家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科技是处于历史交汇期的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轴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点。
        • 社会
          • 对于社会而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追求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双丰收,还是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创新都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都是一剂效力非常的灵丹妙药。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意识上的转换,更需要通过创新转变发展模式,从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 个人
          • 对于个人而言,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无,将决定他的发展前途。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革新和大机器生产使社会对纯粹体力劳动的需求不断减少,对脑力劳动的要求不断提高。身处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
        • 双刃剑
          • AI
            • 人更像机器
            • 机器更像人
          • 5G
            • 短视频
            • 人际关系
          • 核能
          • 换脸
      • How
        • 充满好奇,不随波逐流
          • 脑子
        •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互联网)
          • 眼睛
        • 脚踏实地,著重实干
      • 国际
        • 开放包容、引进人才
        • 防止被卡脖子
          • 但同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当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我们仍面临被"卡脖子"的境况。建设科技强国,任重而道远。
    • 传统文化
      • 天问
        •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屈原对苍茫宇宙的连连发问,正不断被今天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带向深空。而天问一号,只是中国人向行星探测发出的第一问。
      • 祝融
        • 就像是一颗火种,指引我们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 天宫、嫦娥、玉兔、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北斗
        • 这些名字背后,是航天发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反映着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有力步伐。
        • 太空探索的进步不仅映照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进一步增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经过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不断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
        • 至今环绕地球飞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月球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玉兔号月球车,以及即刚刚踏上火星表面的中国火星车,它们在地球外探索的勇敢身影,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汗水和智慧,体现着中国科技强起来的决心和勇气。
  • 素材
    • 金句
      •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清楚地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 我们
      •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创新中国朝气蓬勃。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亿万中华儿女逐梦前行,正在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 我们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 排比
      •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科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C919国产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复兴号"列车驰骋祖国大地,国产航母下水试航,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各类科技创新成果,让每一位中国人感到自豪。
      • 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自开年以来从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到嫦娥五号轨道器飞抵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引力平衡点再到"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等大动作的预告,激发起无数人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向往。
      • 面对浩瀚宇宙,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以追逐梦想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壮志,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怀揣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我们将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