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kao/作文素材/神州十四十五 作文素材.md
2025-03-18 00:24:03 +08:00

101 lines
17 KiB
Markdown
Executable File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神州十四十五 作文素材**
- 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 ![](media/rId1.jpg){width="3.6145833333333335in"
height="3.09375in"}
- 科技创新
- 正面
- "神舟"飞天、"北斗"指路、"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问天"遨游星辰......
- 反面
- 科技双刃剑
- 追赶
- 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 传统文化
- 从"嫦娥"奔月到"羲和"探日,从"神州"扬帆到"天宫"览胜,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自力更生和接续奋斗,是科研人员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行动实践,更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磅礴伟力。
-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
-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把载人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个满怀。"神舟"与"神州"同音,当火箭升空时的地动山摇之声响彻在无数中国人心中,航天圆梦的自豪感已经涌动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这既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带着这份文化自信和航天诗意向着太空之路去披荆斩棘,我们更能"击破万里苍穹"。
- \@央视新闻
- 在星辰大海中建立天空之城,当中华大地的先人们仰望繁星,畅想嫦娥飞天、牛郎织女时,何曾想到后辈以勇气与毅力、牺牲与奉献大踏步走向太空。
- \@光明日报《航天梦想的脚步铿锵前行》
- 大国崛起,以浩瀚星空为石窟,以科技创新为锤,以工匠精神为錾,雕琢新时代的"飞天"画卷。
- \@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
- 航天精神
-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国家大计、命运所在。航天工作者始终把人民利益当作最高利益,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从钱学森"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报效祖国了",到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王永志"听党的话,跟党走,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无论干什么都要干好",再到戚发轫"国家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面对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航天工作者响亮地喊出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口号,这是一代代航天人奋发图强的见证。
-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我国载人航天起步比世界航天大国晚40年"怎样在人家的飞船上天几十年之后,我们做出一个飞船来还能振奋人心呢"这是我国航天工作者需要回答的课题。航天工作者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创造了对大型工程建设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宝贵经验。航天工作者用11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历程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变成现实。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使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我国航天事业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记录着中华民族在历史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
-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重于泰山"用在载人航天工程最恰当、最贴切。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风险的高科技实践活动,空前复杂的载人航天工程能够在较短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是与航天人的严谨细致、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分不开的。航天人始终把确保成功作为最高原则,始终秉承周恩来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始终坚持"组织指挥零失误、技术操作零差错、产品质量零隐患、设备设施零故障"的高标准和飞行产品"不带问题出厂,不带隐患上天"的严格要求。历次神舟飞船发射任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都要对测试厂房8000多个插头、火箭系统1160个对接插头、412件火工品逐一检查核对三遍以上做到"不下错一个口令,不做错一个动作,不减少一个项目,不漏掉一个数据,不放过一个异常现象"。自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是对载人航天工程的形象描述。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工程直接承担工程任务的科研院所有100多家如果算上协作单位共有十几万人参与到工程之中。依靠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做到举国一盘棋凝聚成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每一次巨大成功、每一次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全国大协作所产生的伟大力量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如果没有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没有协同创新、集智攻关这项复杂的科技工程的运转是无法想象的。毫不夸张地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军民融合发展的优秀典范。
-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航天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凝聚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艰辛和奉献。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张智曾多次拒绝高薪聘请,他说:"看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我们手中一天天变为现实,这样的自豪与喜悦哪里是金钱能够衡量的!"很多科研工作者守住清贫、甘于寂寞、默默无闻他们以苦为乐无怨无悔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西北戈壁深处有一座东风烈士陵园从元帅、将军到普通官兵、科技工作者760多名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在这里长眠平均年龄不足27岁。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 协同
- 背后是保障团队千军万马的支持、是航天员千辛万苦的训练,是科学家千遍万遍的推演,更是中国历代航天人千锤百炼的经验。
- 改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太空"出差"何以"感觉良好"?》
- ![](media/rId2.jpg){width="5.463888888888889in"
height="8.195833333333333in"}
- 地面搜救人员涉及很多单位的多支力量,大家看到的穿蓝色服装的属于航天员中心人员,穿橘黄色衣服的是搜救分队人员,穿银灰淡蓝交叉衣服、戴黑色帽子的就是我们特色医学中心的航天医疗救援队人员。
- 医疗队由15名业务精湛的高级医疗专家组成配备有全套的急救药品及各类器材设备相当于在现场组建了一个微型的医疗医院预制了十余种伤情处置方案可组合成几十种救治模式。
## **发展历程**
- 2003 神州五号
-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media/rId3.jpeg){width="5.463888888888889in"
height="3.915786307961505in"}
- 2005 神州六号
- 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进行航天医学空间实验研究,第一次进行压力服脱穿试验......神舟六号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 2008 神州七号
-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向太空,翟志刚穿着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协助下打开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 2011 神州八号
- 无人,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
- ![](media/rId4.jpg){width="5.208333333333333in"
height="5.208333333333333in"}
- 2012 神州九号
- 景海鹏、刘旺和中国*第一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飞向太空。6月24日刘旺操作飞船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靠近取得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 2013 神州十号
-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进行了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 2016 神州十一
- 景海鹏、陈冬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进行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驻留30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
- 2021 神州十二 神州十三
-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 2022 神州十四 神州十五
- 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
- ![](media/rId5.png){width="5.463888888888889in"
height="4.4520570866141735in"}
- 火箭呼啸而去、飞船摇曳而落瑰丽地球和深邃太空之间的一去一回勾勒出一幕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图景也书写着中国的航天时代。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60余载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等连续成功用短短十余载跨越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果不断刷新中国速度。
- 一次次环环相扣、高密度高难度高风险的建造发射,是一个民族飞天梦想的不断抵近。
-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先后成功发射3个空间站舱段、4艘载人飞船和4艘货运飞船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 从50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太空时代,到今天空间站时代大幕徐徐展开,在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汇聚起每个人的涓滴梦想,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和无穷智慧,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标注着民族梦的中国高度。
- ![](media/rId6.png){width="5.776388888888889in"
height="3.2492180664916885in"}
- *这是一首高昂激越的梦想交响曲,奏响着从航天梦到中国梦的强劲音符。*载人航天三十载砥砺奋进,中国载人航天从图纸上的伟大构想,化为宽敞、舒适的"太空之家";为梦想启航的航天港在椰林海岛间拔地而起,远望航天测量船在巨浪波涛上守望星空,天链中继卫星在浩渺宇宙中架起天路......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铺展了一节节向上生长的台阶。
- *这是一部恢弘壮阔的创新史诗,书写着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崭新篇章。*载人航天三十年踔厉奋发中国人9次飞向太空,天舟飞船执行太空快递使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肩负起中国空间站建造重任......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精度**让人印象深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数十年如一日的创新攻关、不懈努力,造就了筑梦太空的坚实底座和底气,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出新步伐。
- *这也是一趟探索未知的勇气之旅,见证着泱泱大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载人航天三十年不懈奋斗,中国人进入太空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神舟十二号任务实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闪亮的星"......从将首位航天员送上太空,到形成梯次合理的航天员"英雄天团",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的初心背后,是航天员历经无数次刻苦训练的千锤百炼,是万千航天人敢于征服太空的雄心壮志和攻坚克难的风雨兼程,展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 **青春,不是年龄数字,而是追梦不止**
- 神十五乘组是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大的一个乘组,他们有着各自的飞天梦想。
- 费俊龙在完成神六任务的17年后再度飞天张陆是等待12年后首次出征太空而对我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来说更是"振翅"20多年与任务曾经一次次擦肩而过此次终于如愿进入太空。
- 神十五"圆梦"乘组的飞天轨迹,勾勒的是为梦想而坚持的奋斗足迹。
- 邓清明坚守飞天初心,把永不停歇训练当作常态,也固化为姿态,对他来说,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并培养了首批 14
名航天员。如今二十多年过去,这批航天员中 8 人己飞天5
人光荣退役,邓清明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他也被称为"影子航天员"。**"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
- 在这段漫长的时光中,邓清明 4 次入选备份乘组却4
次遗憾落选,每一次的差距都是微乎其微。就是这咫尺之遥,让邓清明与飞天失之交臂。但即便无法入选,他也从未想过放弃,始终坚持着高强度的训练,为梦想而不懈奋斗。他曾表示,"不管是备份还是主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二十年来磨一剑,如今剑已出鞘。坚守且努力,梦想无极限。**"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
- 费俊龙豪迈自信,他说,虽然年龄最大,但我们的飞行本领一直保持在青春状态。
## **薪火相传**
- 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三名航天员是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 经过长期训练中国航天员的孩子们已经踏上工作岗位56岁的邓清明女儿邓满琪31岁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助理工程师在指挥大厅里与屏幕上的父亲合影。
- ![](media/rId7.jpg){width="5.776388888888889in"
height="4.277614829396326in"}
- 57岁的费俊龙儿子费迪30岁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州研制团队中担任调度。老爸在坐着儿子参与研制的飞船进太空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中国故事。
- ![](media/rId8.jpg){width="5.776388888888889in"
height="3.230498687664042in"}
- 2005年我13岁您40岁这一次您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在"天地通话"时,我跟您约定,等您回家咱们一起去钓鱼。
- ![](media/rId9.png){width="5.776388888888889in"
height="3.262589676290464in"}
- 2022年我30岁您57岁这一次您乘坐了我参与研制的飞船再次出征太空并完成了首次太空会师。这次我在地面与您并肩作战期待您的凯旋归来。
## **与你与我**
- 开拓新资源
- 不要太功利
- ![](media/rId10.jpg){width="5.776388888888889in"
height="4.332291119860018in"}
- ![](media/rId11.jpg){width="5.776388888888889in"
height="4.332291119860018in"}
- ![](media/rId12.jpg){width="5.776388888888889in"
height="7.7018514873140855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