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kao/作文素材/美育.md
2025-03-18 00:24:03 +08:00

81 lines
9.2 KiB
Markdown
Executable File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美育
## 背景
- 全面发展
-*2020 Ⅰ(齐桓公)*
-*2018 Ⅱ(飞机弹孔)*
- 体**已更新**
-
-*2019 Ⅰ(劳动)*
- 传统文化
- 绘画美
- 书法美
- 诗词美
- 文字美
- 舞蹈美
- 音乐美
- *服饰美*
- 建筑美
- 网红、流量明星
- 丁真
- 选秀
- 纳入考试
- 有用无用
- 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
- 校服
## 角度
- 不推荐
- 外在美、内在美
-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
- WWH
- What-认识美
- Why-爱好美
- How-创造美
- 方向
- 中国特色美
## 结构
- 感受美(求同存异)
- **无标准**
- 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多彩多样,审美随时代社会而变迁,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一个显著的体现,对多样化审美的认同,其实显示了社会文化的*包容性*。在单一的审美标准下,既无益于精神文明的丰富,也无益于激发文化的创造力。
- 建设"文化强国",创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生动活泼、健康包容的文化环境,才能在海纳百川中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才能使我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不应对审美设置一个"二元对立"的固定标准。
- 而对于同一个审美对象,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当人们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时,能够看到不同的美。罗丹亦有名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发现美,往往需要换个角度。审美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既定标准,也并没有绝对化的"对"与"错"。
- **有底线**
- 我们知道,"美"的价值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中,会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在我国的唐代强盛开放的文化中,人们以丰腴为美;而到了宋代,审美转变为清淡的"人比黄花瘦"。人们不该被既定的标准和外部的评价所限。只要自信大方、积极上进,"你本来就很美"。
- 但无论如何变迁,大众所推崇的审美观念总是趋向于"真""善"等这些正面价值。进一步说,即使美的标准并非绝对的,但它却应该是正面、积极的,如果以消极、虚假、丑恶作为美的价值取向,那么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更有损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
- 欣赏美(具体)
- 大美?
- 自然
- 淡黄的蝴蝶款款地驻足在散发着淡淡芳香的粉白花朵,这一画面就蕴含着美的奥秘。金黄的、淡紫的、绛红的、橙黄的云霞像颜料一般倾泻在蔚蓝的天空画板之上,这一画面就内蕴着美的精魂。暮春的樱花在弥漫着香甜气味的空气中悠悠地跳起最后的舞蹈,化作漫天的粉红色的甜雪,这一画面也隐藏着美的倩影。
- 艺术
- 莫奈的睡莲漂浮于潺潺流水和天光云影之中,变幻出万千色彩,营造静美的幻梦。梵·高的向日葵以跃动的火焰般的姿态,绽放狂热的生命激情,描绘绚丽的风景。中国古典诗歌如春江潮水,浩浩汤汤,寥廓深沉,形成壮美的气象。日本俳句如一方秋池,清幽秀丽,平中见奇,生成幽美的意趣。
- 人格
- 庄子的逍遥精神见出其灵魂自由之美,魏晋的名士风流见出其高风峻节之美,李白的谪仙气质见出其豪迈狂放之美。伟大的人格总是给予我们美的享受。
- 小美!
- **辩证**
- *正*
- 随着文化传承之脉的涌流,审美意识的返璞归真与多栖融合,以及现代年轻人个性潮流发展,汉服从历史风烟中款款走出,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光彩。
-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文化强大压力面前,用汉服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增强我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 汉服,既是汉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又代表着人们对古代、古人、古事的一种*向往*。一方面,人们在汉服形制中追溯历史的审美源头,复活甚至再次发掘汉服的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身着汉服,能够给予人以时空穿越感,带来别具一格的体验。
- *反*
- 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的一是形式化,二是极端化。
- 汉服热也好、国学热也好、祭孔热也好,都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没有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历数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是因为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构建了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 传统文化的美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践行。
- 创造美(创新)
- **传承美**
- 传统文化绝对不是指"死掉的过去",在有些人的印象里,传统只属于过去,只属于古人,相反,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充满活力的姿态,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部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 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历史的淘洗,经过一代代人的检验,被不断地修正和调整,具有的价值和魅力无与伦比。新时代有着新时代的特点,传统将会何去何从?我们需要担起相应的责任来。
- 白先勇先生将《牡丹亭》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让《牡丹亭》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这是当代艺术家的历史担当。学校因地制宜,把农民画、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纳入校本课程,这是当代教育学者的历史担当。央视推出《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让无数百姓走进传统文化的学术殿堂,这是当代媒体的历史担当。
- 这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让其在新时代具有"新"的诠释,是给传统文化,也是给我们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 **讲述美**
-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的文化的美都不能抱残守缺,"闭关自守"。唯有纵身跃入这片充满风险的世界文化之海,才能遇见新的可能,吸取新的活力,在机遇和挑战中乘风破浪。
- 国美!*(文/种花家的兔子\~*
- 文化美
- 君可见,水袖半遮,余韵袅袅,演悲欢离合,唱人间百态;君可见,铁书银钩,墨香四溢,书民族气节,绘锦绣山河。
- 中华文化之久,上可追溯至三皇五帝,下可推至宋元明清,经过几千年风雨的洗礼,有多少文化悄然离去,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但看我中华文化,依然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历久弥新,在这泛黄的书页上,继续书写新的内容。
- 90后女孩叶露盈为曹植《洛神赋》所触动利用中国风绘本形式为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让"髣髴兮若轻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洛水女神形象再次鲜明于大众眼前。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这样的中华文化,不禁令人叹曰:美!
- 建筑美
- 赏飞阁流丹,碧瓦朱甍,起伏千万楼阁;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中华建筑,作为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展现着独特的中华色彩。北京紫禁城黄瓦红墙,金扉朱楹,勾心斗角,巍峨壮观,诉说着古时候王朝的繁华;拉萨布达拉宫,鎏金铜瓦,绣闼雕甍,气势雄伟,辉煌金碧,展示了藏族古建筑的精华。历史的刻刀,在这些精致的古建筑上,刻出道道划痕,即使如此,古建筑仍光芒依旧,风采犹存,这样的建筑,不禁令人慨曰:美!
- 精神美
- 中华精神,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过去有五四运动的爆发,诞生了五四精神,至今仍然激励吾辈青年奋勇向前;今日有女排夺得桂冠,诞生了女排精神,为新时代注入精神动力。
- 中国精神,是中国风采最好的体现,它展示了中国的时代面貌,反映了中华民族不断迈步向前的精神动力。时光的河流滚滚向前,中国精神在保持基本特征不变的前提下,不断拓展着新的具体内涵,符合时代背景,保持开拓创新,不禁令人赞曰:美!